打著飲食文化大招牌
所謂的飲食文化是這樣來的;由嘴入口,經過五官並用、七感交集匯流到腦海,營養成份不一定集結腦中,便便小腹會幫忙回收。幸運者,經過一番複雜機制流向四肢,此時的反應可能是半夜爬起來逛夜市小吃,也可能是抓起護照飛到美食的國度。接下來的故事或許您已經猜到七、八分,一位熱愛泰國料理的主廚手中搬弄鍋鏟,口中諄諄教誨,腦中的泰國美食經歷源源不絕而出,當然還有一位貪吃的小跟班在旁連連做筆記,同時慶幸窩居島嶼的自己,可以一口氣吸收泰國全境別具特色的菜餚。
敲開泰國美食的大門
與其說「敲」,倒不如用「剁」這個字更為貼切。要敲開泰國美食的大門,就得由不停的剁香草與辛香料開始,學習將香草用到氾濫,學習使用特定食材,畢竟眾多香草與辛香料讓泰國飲食文化由簡入繁,同時昭示外來的影響,烹調概念與方式不斷注入新血並延續至近代,再反攻至歐美人士與華人的餐桌上,奠定美食界的顯學地位。
一切的學習由香草與辛香料開始
打從古埃及人製造木乃伊開始,香草與辛香料就躍入文字歷史的舞台。歐洲人興起時,面對善用香料的回教文明圈,這位強敵讓歐洲人挫敗許久。儘管歐洲終究成為強勢代表,他們所念茲在茲者還是香料,遠征各處引發一場又一場香料戰爭,歐洲人的淘金之旅與香料之旅劃上等號。
概略的例子說明懂得使用香料,代表當代的人夠纖細,代表當代的文明夠成熟,依飲食習慣來判斷文化大方向,基本上也符合泰國的飲食文化進程。接下來的食譜與說明將以具體方式做更翔實的描述,就讓我們由泰國常使用的香草與辛香料開始學習吧。
text and photo by ingrid liao/200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