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by Michael Jackson
多年前,全家人冒著烈陽赤豔,由凹仔底「愛河之心」出發,目標挑戰愛河出海口「真愛碼頭」計7.5公里。沿途迷你公園形成綠色綿長廊帶,為我們遮蔭,讓我們歇息。走在愛河畔,經過一幢幢各具巧思卻不得其門而入的透天厝,也窺見傾頹水泥矮房與毀損紗窗內的庶民生活。河面上的鱗鱗白光是不時躍出的魚兒,翩然飛起的白鷺絲告知中都濕地到了。紅通通煉瓦砌成的八角型煙管高聳,見證窯場為南台灣建築史貢獻過的每一塊磚瓦。一路上鐵馬叮噹響,引領我們步伐輕快。愛河潺潺,猶如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,瞬間,狂嘯汪洋如同1812序曲最後的進行曲,淹沒愛河小提琴般的呢喃。陽光借助海水反射,大剌剌地刺入眼中,終於來到了愛河出海口,「真愛碼頭」有我們埋沒人群欣賞華麗十月煙火的回憶。
暑假的第一天,我與友人帶著孩子來到真愛碼頭寫生。在這裡,小小孩玩耍跑跳,也有敬老團包車到此相聚敘舊拍照。海洋氣息吹彿,愛之船嘟嘟地呼喚,巨大船隻卻在外海啥也沒聽見。微溫的落日時分,看著熟悉的商業大樓群意外形成美麗的都會天際線。坐在木棧道上的我們,享受什麼也不做的時刻。友人斷斷續續哼著MJ年輕時的歌 " One Day in Your Life":「生命中的某一天,你會想起一個地方,有人輕拂你的臉龐,你將回到這兒。環顧四周,你會明瞭,在你生命中的某一天,你會想起曾在這兒覓得的愛」。忍不住心驚,曾幾何時,我們已經在高雄生活了大半輩子,話題從錯失個體實現的過往,更迭為絮絮叨唸家庭瑣事。就在今天,我想起生命中的每一天,在高雄……。
過去的某一天,我熱血萬分地參加高雄社區營造課程,和多位里長、社區義工們接受腦力震盪並進行實地考察。助理老師在每一次的上課日會詢問大家,你對於高雄的夢想是什麼?同學的理想包括將中都窯場改造為摩天輪慢巡、LED燈高掛的歡樂遊樂園,我的夢想則是走在一條沒有狗大便的通學道。在這塊土地生活了將近二十年,當時覺得奢華的夢想,竟然不知不覺開始落實於生活。每天經過的大片農地過去只聞改造聲,今日成為高雄人攜家帶眷散步談心的農16凹仔底公園,最棒的是來到這兒溜狗的民眾多負起責任清理排泄物。過去我勇敢的做夢,想要揮別低頭跳躍閃躲狗便的散步道。現在女兒領進流浪犬黑寶,小時候被惡狗追趕撕咬的我,還在努力嘗試讓他成為一家人。未來我要讓同樣身為高雄住民的這隻小黑狗,不再讓市民視為高雄之惡。經歷這一切,我想,我逐漸認知實現這個夢想所需要的合作夥伴與經營方向。
高雄港百來座貨櫃場橋式起重機24小時運轉,從第一港口延續到第二港口,連外道路則是大量連結車甩尾過彎。我曾經開著小破車閃躲這些愛漂移的巨無霸,闖入早已拆毀、卻總是鏟不平的紅毛港漁村;車行顛簸,心如懸吊系統般顫抖,準備隨時陷入爛泥坑。無法想像充滿魚腥狗臭的荒蕪地帶,這兒曾有豐富烏金造就富裕人家?!帶著孩子,穿越這片頹圮之地來到高字塔海堤邊,遠眺那艘航行世界大洋365天的散裝貨輪。最終耐不住性子,躲避台電警衛讓自己身處險境,通過當時尚在運作的運煤帶與一座又一座龐大黑色煤堆,要以最快速度迎回孩子的爹。儘管大船鳴笛響徹雲宵,氣勢非凡令人景仰,畢竟依賴小小駁船輕輕頂撞,才能歸航停泊靠岸。高雄港是我們家的寫照,小哥哥說:「爸比,我們一起回家吧」。
曾經,二港口如此難以親近。現在,我和攝影師們從駁二搭上觀光遊艇遊歷亞洲新灣區,輕易抵達位於二港口的紅毛港文化園區。引擎掀起白色浪花像是穿越了高雄最高大樓,看見展議中心展翅的雛型,行經懷舊的前鎮漁港,可是高雄小學生鄉土教學作業50個景點跑透透之一。一路上,跟著鏡頭偷看攝影師的美學;平日賣魚、假日則扛起器材的攝影協會會長興樂大哥說:「背著光,可以看見更美的輪廓」,曾經登高40尺拍攝整座長榮貨櫃場的勁文弟說:「人造物在大自然背景襯托下更顯壯麗」,每位攝影師都用自己的鏡頭讚美了這座海港都市。太陽的能量在紅毛港區海平面燃燒殆盡,留下玫瑰色調的晚霞,突顯貨櫃場燈火閃爍,像是梵谷「星空」的高雄版本呢。
入夜登上高字塔旋轉餐廳,有機會和經營者洪姐聊聊她的家鄉紅毛港。時髦俐落裝扮的洪姐,帶著輕輕紅毛港尾腔,翻閱已故陳寶雄先生花了近30年光陰所紀錄的紅毛港。她娓娓道來照片中臉龐為歲月雋刻的婆婆,可是自己奶奶的結拜好姐妹。照片所紀錄的中藥行是紅毛港的唯一,當時大小症狀都找這位長期如素的老闆。請問洪姐,近四百年不變的紅毛港漁村被迫遷村,心中會不會不是滋味?洪姐說時代巨輪總是向前,唯一的遺憾是當年被迫離開故鄉的父親,拖著年邁身軀,曾經一次又一次想闖入自己的家看一看,直到某天早上再也沒有醒來,隔年紅毛港文化園區開放了。所以,她帶著父親遺願回到家鄉推廣漁村菜,現在倒成為品味高雄的首選之一。歲月帶走上一世代的希望,洪姐卻在孫子出生當中,感受到這片土地未來的希望。
有人闖盪江湖半輩子回到故鄉,有人流浪遠方,行旅踏過半個地球,有一天終究在高雄找到自己的家。世界烈酒大賽今年在高雄舉辦,贏得大會雙金牌的「乃姬」荔枝蒸餾酒就敘述這樣的故事;一位是踏遍歐洲葡萄酒產地、持有釀酒師資格而在大學任教的陳老師,一位是在南非生活多年習得製酒技巧、持有釀酒師資格而經營酒廠的陳老闆。收藏各地葡萄酒也收藏當地土壤砂石的教授,課堂上傳遞葡萄酒與土地關係,下了課則脫掉西裝剩下汗衫,帶著年輕學子親手剝掉一顆顆豔紅卻粗糙的荔枝皮,協助一本初衷、堅持純釀就是全部生活的陳老闆。於是乎,充份表現高雄風水土壤的荔枝蒸餾酒,掛上國際雙金牌,成為古老旗津的新景點。
「乃姬」荔枝蒸餾酒得獎前幾個月,我早已下單;開瓶之後,縷縷清香漂浮,填滿空氣中所有的分子,遺留瓶中的是荔枝特有的濃郁。細飲時先在舌尖打轉,可以分辨出不同品種荔枝,帶出不同層次的甜香與回喉時隱約的酸。眼前浮現圓潤鮮嫩滴著汁液的荔枝果肉,果然是兩位專家才能演繹出的最佳勾對。坦白地說,以上是純然的想像。鮮果純釀的太多不確定性,考驗著釀酒師的技術與經驗,也考驗著好奇寶寶的耐性。「乃姬」得獎之後,我頻頻去電催促,每一次都換來抱歉請等待的安慰。現代酒莊就這樣竄起成為大高雄特色,源於過去就存在的許多著名農產區;美濃的米、旗山的蕉、大社的蜜棗、大寮的紅豆、大崗山的龍眼蜂蜜、大樹的鳳梨和玉荷包荔枝與六龜特有的金煌芒果。去年約4千名年輕人回流更創造了現代農夫的多樣貌,我們通稱為「型農本色」,農業在高雄成了築夢的產業。
梓官的蚵仔寮近年則收獲許多新舊人材共同打拼,意外得到「奮起漁港」名聲;捕魚人家的二代唸過行銷碩士,將不要的漁獲包裝成休閒食品,網路上賣得嚇嚇跳。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組織「蚵仔寮文化協會」,熱情捍衛家鄉的美。讓小漁港在不到10年之間躍升為南部最大漁獲集散地者,當然還有透早出海灑網收網的老公,返航後接力在觀光漁市擺攤叫賣的老婆,於是現撈自銷讓蚵仔寮晉升為觀光景點。女兒和我曾經飆著摩托車,由金蓮總幹事與社區志工們帶領,在紅樹林濕地追緝兇狠圓軸蟹,立典寶溪出海口看多種類鳥兒。到零下20度冷凍場感受凍感,看132公斤大冰塊在眼前脫膜,從2樓咚咚精準地掉到漁船上。登上貨真價實烏魚船繞行漁港,聽志雄課長解說過去與未來。這一切都讓小女孩睜大眼,遑論隨後在鮮得跳腳的觀光漁市內,一個人就嗑掉半斤鮮蝦活跳跳。壓根兒忘卻自己是食品鮮度檢測機,曾經吃了不新鮮海產而喉頭腫脹掛急診。回家前當然要到「戀戀蚵仔寮」搶購熱門伴手禮烏魚蛋捲;取下烏金就無人置喙的烏魚,再度以黃澄澄面貌甜蜜上市,為梓官人家帶來實質金錢,也留下第二代這般寶貴的無形財富。
梓官住民自發性成就了蚵仔寮的在地文化,政府遷台後唯一的海軍眷村卻終歸拆遷。儘管年輕一代自動彩繪塗鴉老社區,甚至發起搶救「眷村裡迷路」計劃,對於當地住民來說,畢竟都是理想主義者的浪漫吧。我想起好久好久以前,嫁了海官的朋友婆家就在此地。為了探望坐月子的她,我闖進眷村裡;狹窄的巷弄、不斷迴圈的圓角紅磚牆、同樣的紅色鏽鐵門,迷惘的我站在大太陽底下,只看見稀疏的九重葛不甚美麗地探出頭,近在咫尺的山都是無精打采的綠。好不容易找到門牌,進入如數學習題上小小正方形的庭院,蒼老木支架並沒有渲染懷舊氣息,只是破爛不堪地撐住一個家。不過,陪她喝著婆婆煮的蛤蜊海帶排骨湯,清澄的湯色需要小火慢熬且不停去除浮渣,食材則是產後去水消腫的最佳選擇。朋友深刻體會老人家用心而感念,小屋在我眼前熠熠生輝,我像是進入奢華大戶人家啊。
幾個月前的「超級月亮」話題沸騰,新聞不斷督促我們務必欣賞月娘貼近的時刻。布妞坊的勾織同好們相約,先到老師家賞味獨家湯頭的小火鍋,再到一旁的高雄都會公園賞月。秦老師和我們分享她為菲駐台馬尼拉辦公室主持勾織課程的趣事,言談中,附近菲律賓商家高分貝吆喝不時穿插。美食之後是美景,大夥兒站立都會公園時,山丘或高或低,總是綠草成茵、樹木翁鬱。還是小學生的勾針資深前輩告訴我們,這裡原本是西青埔垃圾掩埋場,現在成了戶外教學必到之處,每年有120萬人次來參觀呢。乖乖不得了,剎時湧現許多輪廓深遂的俊男美女,以外來語活潑地交談,猜想是楠梓加工區謀生的外勞們來此賞月。楠梓後勁一帶新住民與當地住民人口幾近1:1,帶動後勁夜市與週遭興旺,形成另類的國際接軌。這兒人文薈萃,諸家大學的菁菁學子則為社區帶來青春氣息,楠梓區的融合力讓人感到驚嘆。當我們一起仰望巨大如玉盤的月,忘卻被蟲咬的痛,欣喜的臉龐道盡真誠的歡喜。
我曾經和友人開著近一個鐘頭的車,來到他靠近觀音山的一方小山頭,當起了假日農夫。在欉紅的鳳梨是我的目標,嘗過之後方明瞭真正的陽光滋味。靠著地力沒有澆淋荷爾蒙,肉質嫩果香足,入了嘴心也跟著化開,推翻我對鳳梨的經驗值。大家族就是如此低調地擁有旁人無法及的飲食經驗,難怪友人的表哥是文壇知名詩人兼美食指標。附帶的砍了甘蔗,藉著直挺的厚刀卸下平日的壓力。站在芒刺般葉面鋪滿的土地上,友人引我往東邊望去,是山是林是一片荒煙蔓草,他說那唯一的黃是相思樹的花開,百公頃土地為義大所有。當時的兩人無法想像,多年後那座山頭成了人潮四面八方而至的休閒中心。
倘若有人知義大卻不知有高雄,極可能是觀光團陸客,否則自由行更能感受到打狗麻吉的氛圍;左營高鐵站轉車,不到30分鐘路程,往南你買了吳寶春麵包,然後在鹽埕區賞老城新滋味。往北你搭上接駁車前往義大休閒中心,想舒懶放鬆的度假正該如此。對於高雄在地人來說,鋼鐵大王養一座山25年,竟然變身觀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人口,甚至支持球團凝聚高雄人的棒球魂,他是鋼鐵人也是犀牛王。原來,人在高雄可以賺大錢,同時可以做大事啊。
相對的,朋友懷抱國際運旅中心的信心參與高雄投資,過去的某一天,新光碼頭的白色鏤空鋼雕棧橋上,他滔滔不絕的說明如何從河畔咖啡廳開始,目標投資遊艇攬下他對高雄的海港都市夢。這些話,我從另一位在85大樓工作的朋友身上也聽到了,站在高空落地窗旁,大海成為他腳下的海圖,他指出未來大型郵輪停靠處。可惜高雄的發展追趕不上二人期待金錢入袋的速度,他們選擇放洋追尋黃金國度。今日漂鳥想回巢卻無立足之地,高雄變得比他們所想像的更恢宏,於是更不可及。友人們構築金錢夢的新光碼頭,有個不起眼角落讓我私心以待;空中迴廊下方,愛河之水由人工溝渠勇敢迎向大浪,兩者拍打不斷發出聲響如樂,呼應白居易所言:「大絃嘈嘈如急雨,小絃切切如私語」。現在的任何一天,總有情侶坐在水泥堤岸軟語呢喃,至今我還是把大高雄的這個小小角落視為個人所有。
協助高雄地酒「乃姬」荔枝蒸餾酒拿下國際金牌的陳千浩教授說:「獲得世界酒類競賽大金獎不是終點站,而是這瓶酒旅程的開始而已。酒是有生命的,必須依照每年氣候條件與鮮果成熟度等自然賦予的風味重新創作」。我們的高雄也是如此,主政者規劃大方向而民間體現個性,時間為兩者帶來融合的機會,讓我們懂得期待,願意等待,更努力做夢。過去與現在歲月醞釀出必然,我們在未來的每一天都可以品酩高雄的浪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