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

歐式派店練習曲


最近認識的那個白皮膚老外告訴我,台灣有間美味的鹹派專門店,為了向他證明我常常被標榜歐陸派的專門店甚至國際飯店所欺騙,我決定挑戰位於明儀書店上方的《歐式派店》。
  
水泥叢林中那份從容不迫的英國正統風
  《歐式派店》隱居在水泥叢林間,還得是有心人才能找到入口並拾級而上。映入眼簾是青冽色系所營造出的暖色調,一股純粹的英國風安靜的歡迎著我。年輕的服務人員從容不迫地為我介紹與引導,氣質中帶著靦腆,與同年齡的人比起來總多了那麼一份沉穩。
  店長黃淑君在這兒工作多年,老顧客看著她由青黃不接的年紀轉變成散發淑女氣質的職場女性,她則是遇到一群高醫人客群,參與他們由學生時代到現在開業的點點滴滴,這是有所堅持的老店才能擁有的故事。

由派的血統談起……
  大英帝國文化歷史的淵長乃是有目共睹,不過吃派這回事完全是自然演化而來;基於土壤貧瘠、不易耕種,英國長久依賴外來的糧食。食材變化不多的情況之下,英式料理多半採低油烹調或者窯燒的方式,甚至近年來有許多英國人基於環保理念而選擇素食,相形之下,英國料理就不如海峽對岸的法國般多彩多姿。
現今可見的英國派形式已傳承數百年,近代維多利亞時期也增加不少新的派食譜。無論我們正在談的「派」(pie)還是常見的千層酥(puff pastry),當初是利用烹調後多餘的食材或者隔夜剩下的食物做為內容來源,至於水果豐收季節當然就會出現各色水果派或水果塔(tart)。
  親自掌廚控制品質的老闆Edward表示,不同種類的派皮都必須足以搭配內餡創造合諧口感,當中需要多年功夫與千百次錯誤試驗,難怪光是看派的外表就有置身國外的恍惚感,原來製造派皮是歲月所發酵出的藝術。

顛覆味覺經驗的《歐式派店》
  道地英國派本身已經有別於以往的飲食經驗,但是《歐式派店》為國人再次顛覆味覺經驗;以新鮮洋蔥與馬鈴薯熬出英國人為抵抗寒冬的暖意,毋須大量太白粉來製造濃稠的假象。主餐前取用帶著蜂蜜與檸檬香的水果沙拉,這是一板一眼的英國人根據科學原理設計的用餐流程。
  至於英國派的烹飪重點,除了製作派皮時費功夫醒麵與等待,斟酌麵粉與油脂間的分分合合,內餡的重點來自於不同部位肉質的比例,還有費心思創造出這道派的專屬風格,幸運的玫瑰美眉可以在這兒見識不同地區的風味派。
  英國鹹派中可能最常被提及的是「牧羊人派」(Shepherd Pie),這是蘇格蘭高地上放牧的成群羊兒所貢獻,加上大量切片馬鈴薯來詮釋蘇格蘭飲食文化的兩大根基。英國牛隻多半繞著居家圍籬飼養,所以牛肉餡做出了農舍派(cottage pie)。常見的紅酒煮牛肉也可以藏在餃子狀的可愛派皮裡,可是道地的英國做法不是以大量辛香料去腥,反倒是利用時間來激發簡單食材的甜美威力。這兒還有國人常見的法式洋蔥培根派(Quiche Lorraine),與印象中在飯店吃到的塌陷樣子截然不同,我一向把這道派看得很「扁」,原來它可以如英國禁衛軍般直挺挺站著,而且好吃到想一個人獨享呢。

英國派、紳士風

  沒有果膠來掩飾表面的不平整,沒有果膠來欺騙鮮度,不多說一句廢話的飯後甜派日日更新,口味由莓類、桔類到南瓜,道道充滿英國風。吃進一口外表樸實的起司派,想起《環遊世界八十天》中那位道地紳士風的男主角,吃下這麼一塊英國派,我無法像日劇女主角以甜美的聲音說句「要幸福喲」,卻有靠在穩當肩膀的充實感。當這塊純粹不帶粉的起司派在味蕾間擴散,我彷彿面對的是中年男子的深度,主廚紮實的功夫讓我體會吃派的不同層次。
  在《歐式派店》中,醬汁與派點的搭配見不到任何現成材料,全部是在廚房內從頭做起。儘管愛在家中拿食材做實驗的我拼命的猜猜猜,可是這兒的味道有別以往的深深深。這種特質還體現在其他的菜色中,牛肉黑胡椒醬汁的宜人,紅酒牛肉意大利麵的韌勁,起司海鮮鍋的爽口,真想站起來鼓掌大聲說「安可」。這些經過繁複過程所呈現的菜色與外頭簡餐有著相同價格,卻能夠增加用餐者的質感,為個人的美食經驗再添一章。

原來美食是心靈的伴侶
  當與內斂的《歐式派店》相遇時,我發現美食也可以成為心靈的伴侶。在這裡,我不想與泛泛之交聊得開懷,我只願意帶著可以交心的人來分享一切。在這裡,我可以收拾起花梢的言語,絕對地保有自我的特質。西洋諺語用「a pie in the sky」來形容空中閣樓,濃濃英國風的《歐式派店》卻是近在咫尺,只要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,那麼一切將不再遙不可及。


歐式派店
地址:高雄市三多四路61號2F(三多路與中華路交叉口)
電話: 07-3354320
營業時間:11:30~24:00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