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

客家生活的具象之旅

    ※原載於立榮航空機上雜誌「Unity」2004年9/10月號

每逢選舉,客家這個「最大」的「少數」族群動態備受關注,有人則是愛上客家美食繼而關心起客家文化。其實,客家人與客家生活無所不在,走一趟台灣最大的客家博物館吧,您會更加了解共同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客家族群。

窺見客家生活點滴
  落座於高雄愛河旁的客家文物博物館,週遭是蜿蜒數里長的三民公園,高雄市民在此跑步、騎自行車或者溜狗,也常順道進入博物館內走走看看。外觀典雅的客家文物博物館,已經成為高雄市民生活的一部份。
  南部烈陽底下,紅瓦白牆的客家三合院兀自散發一股寧靜的力量。草地上,黃銅設計的牛隻雕像、搖晃著尾巴的白鵝與鴨群、悠閒舉步的山羊,鮮明呈現客家生活的片斷。現代科技的太陽能發電讓身為客家人的筆者,想起小時候拿著大臉盆裝水曬日頭,傍晚時分就著這盆水沐浴的情景,禁不住掉入時光隧道……。
  正廳內依著食衣住行的分類,陳列過去客家庄的生活用品。早期農耕器具一字排開;木儲桶、達米機、土碧、大穀扒、摔穀桶、秧茫、碌晴插、割把,顯示客家生活勞力密集程度,實體的古拙氣息呼應了客家人予人的印象。看到了牛車與簑衣,我的耳邊頓然響起「穿簑衣看田水」的客家小調。客家粄條是吃慣台菜的人對客家菜的第一印象,館中的龍床,也就是客家人的蒸籠形美而實用,還可以變化出多種滋味的客家米食糕點呢。
  藍色染布由客家婦女引領潮流,自袖口、衣領至下擺設計,莫不是兼俱家務操勞與待客之用,耐髒舒適之餘,還能保持婦女行進的優雅,雖然以功能性為設計出發點,卻也滿足生活形象之美。這番的「大襟衫」,加上館內可見喜慶用的繍花鞋,卻看不到纏足鞋,可見客家勞動人口的比例幾乎是百分百。另外,從貼身衣物肚兜、婚嫁陪飾品與孩兒的衣著鞋帽等,豐富的刺繡色彩與吉祥圖案,代表了客家女性的慧心與巧手。

大陸的客家、台灣的客家、全世界的客家
  話說客家人發源於河南、河北、山西所交會的丹鳳縣,歷經五胡亂華、黃巢之亂、金人入侵、滿人入關與滿清中期的大遷移,客家人移民至大陸沿海與台灣討生活,更有一批客家人於1867年間遠至東南亞打拼生活。客家人重文風、刻苦勤儉,讓處於少數族群的客家人得以掙頭天。高雄客家文物博物館的地下室常態性呈現上述客家史料,由歷史照片中,我們看到客家族群從大陸遷徙至今的生活點滴,還有國人孫中山等客家先賢的資料。館內的庫房實為文藝教室,教客家話唱客家歌的活動讓此地充滿歡樂氣氛。多媒體簡報室與圖書館可舉行大型會議,逐漸成為高雄市民習慣運用的場地。

  走一趟高雄客家文物博物館,或許您回到自己的生活圈時,突然間察覺周遭誰是客家人了。客家人融入當地生活的能力向來為人稱許,因為,凡是客家人決定打拼的地方,就可以看見家族與族群的團結力量。快速吸收當地資源,保有傳統精神,或許,這就是客家人身為少數民族卻得以昂首於世界各地的原因。





地址:高雄市三民區同盟二路215號
電話:(07) 315-2136~8
開放時間:免費入場
(9:00~12:00a.m. 1:30~5:00p.m.,星期一、國定假日休館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