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

【追火車】台灣新興方程式


※原刊載於台灣經濟研究院2005年出版《台灣微笑新動線》
  
「時間90分鐘=距離345公里」,這道新興方程式演繹出高速台灣的面相,彷彿未來世界般,空間與時間處在同一界限,能量將大於官方宣稱的第三度空間革命。不久的將來,台灣高鐵列車會行駛在專用路權軌道上,從此告別了平交道,也告別夜車旅行。高鐵列車規規矩矩飆速的同時,沿途將吹落春天的櫻海、甩開夏日的陣雨、劃破秋季鳳凰的紅豔、讓人們瞬間了解熱帶與亞熱帶對冬天不同的定義。這道安靜的橘色閃電,可謂「寧靜致遠」的現代實證。
  
家鄉台灣面積不大,卻跨越兩個氣候上的區塊,身處南國的我,總是無法適應北部的濕冷與悶煮般的熱。儘管羨慕台北的資源,也受惠於網路而改變工作內容,心靈上更依賴網際網路而周遊列國,345公里之外的台北,依舊讓我覺得如此遙遠而感到心慌。

現在,高速時代的高速台灣,藉由高速鐵路讓每個人滿足自己的夢想。台北,繁華都會的飄渺夢想不再,下港人少了遊子的喟嘆,只有放眼世界的口氣。只消幾個念頭,超越網路飆速,擁抱最想念的人與土地,彈指間,南來北往如此真實,這是最美麗的部份。鄉間保有美感與純淨,卻與大都會鼻息相通,生活在相同土地的感受增強了,同理心會更濃烈。有人擔心城鄉差距因此擴大,卻忽略態度決定一切,包括一個地方的未來,高速鐵道讓大夥兒一起躍進,最美麗的部份即將醒來。

因應高鐵誕生的同時,一股追火車的復古風熊熊烈烈地吹起。舊火車實體的應用與相關文物的保存,逐漸佔據傳播媒體的版面,對於帶著孩子追火車多年的母親來說,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,很美妙的事。畢竟,人嘛,眼光總是向前看,記憶卻老是向後靠,人,離不開時間連結的軌跡。

追火車議題開啟許多人心中的時光膠囊;在父執輩的回憶中,運糖、運鹽、運來統治者的火車,運出旗山香蕉轉入九州門司港,金黃水果隨著黑頭大哥烙成殖民印象。鐵皮搖晃旋律的我的童年,曾經傳唱淒美歌謠的驛站舞台與令人振奮的「向前走」歌聲。接著,運用想像力來窺視未來吧,燕巢總機廠跳躍著高鐵的心臟,700T由此鮮活射出,描繪出高鐵沿線鄉鎮市區的即時風情畫。大夥兒坐上同一方向的列車卻又各自表態,有大手牽小手的溫情派、揹起行囊的耍酷派、趕東趕西的無奈派,看,不同時代的列車,一樣搭載人心呢。
 
台灣邁向高速列車導出的一日生活圈,運人、運時間也運空間,三度生活空間將真實存在。改變的是科技,不變的是責任,硬殼火車永遠擁有溫柔人心,當我們腳踏著一部前進未來的活機器,我們與高速列車一起,走得更遠,更看見自己。

沒有留言: